- 政策解读
- 2017年全省市场体系建设10项工作重点
2017年全省市场体系建设10项工作重点
2017年,全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及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流通效率为中心,以惠民便民为落脚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诚信规范、安全环保、调控有力的现代流通市场体系。根据商务部2017年市场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结合山西实际,我省2017年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10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高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战略性、计划性和前瞻性。认真落实《山西省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商贸流通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深入实施。积极与国家规划衔接,主动融入国家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跨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指导各市加快编制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与省规划相衔接。强化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推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续编和实施。5月底前,组织举办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集中培训会,邀请国家及省内有关专家举行专题讲座,解读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通报全省规划编制工作情况。
二、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国家级贫困县覆盖范围,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补齐农村市场发展短板。根据商务部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重点和任务,届时安排我省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各项工作。发挥综合示范作用,加强电商精准扶贫,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建立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村物流瓶颈。聚焦农村产品上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分等定级、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产品提供品控、溯源、品牌培育等服务,推动农产品、农村工业品、农村旅游和服务产品的电商化。拓展农村电商服务功能,完善网络购物、代收代发、农品网销、小额取现、信用贷款、缴费充值、票务代购、家电维修、养老医疗、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引进省外知名品牌平台,扶持本土特色平台,促进平台间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返乡创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4月底前,召开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进暨培训会;
根据商务部工作安排,上半年完成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评选、公示、确定等工作;
10月底前,会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组成督查组,分别对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开展现场督促检查指导;
11月底前,组织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专题培训班和组织2017年示范县县长赴省外学习考察;
12月底前,完成对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验收工作。
三、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
贯彻落实《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意见》精神,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工作,促进便利消费,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管理效率,倡导绿色环保,引导规范有序,推动功能融合,提升城市商业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推动社区创新发展,以“电子商务+生产基地+社区直配”蔬菜生鲜直销为突破口,在全省培育一批示范社区和示范企业,总结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效应,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7月底前,会同民政、国土、住建、质监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实施意见;
8月底前,调研全省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探索通过市场机制设立全省社区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引导发展电子商务进社区工作;
12月底前,参照商务部电子商务进社区服务规范,结合我省资金安排情况,确定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
四、全面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全省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重点建设加工配送、冷链仓储、检验检测、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形成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覆盖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终端全过程的产业链,构建布局合理、高效畅通、保障有力的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学习借鉴省外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经验,试点推进我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指导太原市裕吉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和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2个企业做好公益性市场建设。
4月底前,完成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股权投资项目验收工作;
5月底前,印发《关于做好复制推广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典型经验和模式的通知》;
6月底前,组织相关企业考察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公益性市场建设经验;
10月底前,开展对政府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指导承办单位进一步完善功能;
11月底前,开展总结宣传推广工作,提炼典型经验和模式。
五、扎实推进农产品冷链标准化建设
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根据商务部工作要求,做好2017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申报工作,围绕肉类、水产、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培育一批设施先进、标准严格、操作规范、运营稳定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模式,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6月底前,组织农产品冷链企业赴省外学习考察冷链流通标准化先进经验和做法;
7月底前,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征集储备工作;
9月底前,配合商务部指导美特好等7个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对接到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组织企业及时报送相关情况及数据;
11月底前,开展农产品流通冷链标准化调研工作,指导示范企业制订完善冷链标准。
五、扎实推进农产品冷链标准化建设
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根据商务部工作要求,做好2017年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申报工作,围绕肉类、水产、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培育一批设施先进、标准严格、操作规范、运营稳定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模式,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6月底前,组织农产品冷链企业赴省外学习考察冷链流通标准化先进经验和做法;
7月底前,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征集储备工作;
9月底前,配合商务部指导美特好等7个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对接到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组织企业及时报送相关情况及数据;
11月底前,开展农产品流通冷链标准化调研工作,指导示范企业制订完善冷链标准。
六、积极开展农商互联
积极开展“农商互联”工作,召开全省“农商互联”推进大会,鼓励企业对接到全国“农商互联”平台,通过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等“五联”,提升农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推动电商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合作,打造以电商企业为纽带,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线下产品和物流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供应链,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各市按照《山西省农商互联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对接洽谈、推介说明、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农商互联”工作。
6月底前,会同省农业厅等部门召开全省“农商互联”推进大会;
8月底前,做好我省企业对接到全国“农商互联”平台工作;
11月底前,指导各市开展各类型的“农商互联”活动,全面推动我省“农商互联”工作;
12月底前,总结宣传推广我省“农商互联”工作,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示范推动全省农产品流通工作。
七、探索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按照《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我省工作方案和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以信息化应用、定制化服务和平台化发展为方向,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促进我省市场与全国市场协调融合发展。开展典型示范,总结推广示范市场转型升级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加强对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场所监管的指导,引导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规范发展。
4月底前,会同国土、住建、交通、银监等部门出台“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实施意见”;
6月底前,提出我省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工作方案,委托专业机构编制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
10月底前,参照全国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审定一批全省性转型升级示范市场,并向商务部推荐全国性转型升级示范市场;
12月底前,按照商务部安排,汇总上报商品交易市场统计信息。
八、大力促进夜经济发展
积极推动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思路,培育一批精品特色夜市街区,形成“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完备、管理完善规范、拉动消费明显”的夜市街区网络体系。引导各市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夜市街区。指导太原市重点打造食品街街区,示范引领商业特色街区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品位。
4月底前,汇总全省2017年夜市街区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今年重点打造的夜市街区;
5月底前,起草完成《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及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
10月底前,对重点打造的夜市街区开展调研指导,督促相关市政府落实指导意见和要求;
12月底前,总结推广一批夜市街区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提升全省夜市街区发展水平。
九、指导特色商业街区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彰显文化、突出特色,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突出商业特色、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等优势,在全省继续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促进流通服务企业集聚,带动商贸、旅游、文化、会展等业态融合,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4月底前,制定太原市食品街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6月底前,完成太原市食品街物业管理整合和整体规划设计;
7月底前,完成2017年全省特色商业街区申报工作;
7月底前,召开全省特色商业街工作座谈会;
10月底前完成特色商业街区评审工作,并公示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10月底前,新太原市食品街启动运营。
十、研究开展智慧供应链
充分发挥流通供需衔接引导生产的重要作用,提高供给质量。研究开展智慧供应链工作,推动流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延伸流通服务链条,提升流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供应链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智慧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智慧供应链是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新工作,各市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早准备,根据商务部工作安排,今年拟开展流通智慧供应链试点,一方面以市为申报主体,整体推进;另一方面以实施企业为申报主体,突出龙头骨干企业主体作用。